- 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4:04 点击次数:78
41、太阳病,脉浮而动数,浮则为风,数则为热,动则为痛,数则为虚,头痛发热,微盗汗出,而反恶寒者,表未解也。医反下之,动数变迟,膈内拒痛,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,短气躁烦,心中懊侬,阳气内陷,心下因硬,则为结胸,大陷胸汤主之。若不结胸,但头汗出,余处无汗,跻颈而还,小便不利,身必发黄。(《伤寒论》.第134条)。
作者:蒋远东
《辨脉法》讲:举指轻按谓之浮,脉浮主表;其形如豆,动摇不移,谓之动;一息六至,谓之数;一息三至,谓之迟。由此可见,这个脉像一粒豆子滚来滚去的,举指轻按即能省到的这个脉,就是浮而动数的脉;这个脉就是本条要讲的:太阳表证未解的脉。
本篇第2条讲:太阳病,头痛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中风。本条讲的这个脉浮而动数的病就是一个太阳中风表未解的病。浮则为风的风是太阳中风的风,意思说这就是一个太阳中风证。数则为热的这个热是本篇第12条的阳浮;数则为虚的这个虚是本篇第12条的阴弱;本篇第12条讲:阳浮者热自发,阴弱者汗自出。故知:数为热,为虚。
至于,头痛发热,微盗汗出,而反恶寒,其实都是太阳中风必备的条件。这其中是微盗汗出仍然是太阳中风的汗出,是荣弱的表现;但这里没有直接讲这是太阳中风的汗出,这个微盗汗出预示着这个太阳中风在往少阳转;《论》中讲,盗汗是少阳病,自汗是阳明病。而反恶寒是太阳中风的恶风,因为恶风比恶寒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这个象豆子一样动摇不移的脉,名动;动代表的是热,即是动则为痛。痛在何处?头痛发热的这个头痛是也。至此,太阳中风桂枝汤证悉具。由此可见,本条讲的这个表未解实际上太阳中风桂枝汤证未解,宜桂枝汤合柴胡防止在传。清﹒曹颍甫讲:宜越婢汤,我觉得越婢汤比较适合太阳伤寒。
太阳病不可下,少阳病也不可下,医反下之即是误下。动数变迟的迟是缓慢的意思。病到了三阴的时候,其脉才迟,这里的动数变迟是说:下后,影响到三阴经中的厥阴经了。
本条的若不结胸,但头汗出讲的是:这个太阳中风下后,影响到少阳了。但头汗出,余处无汗,跻颈而还,小便不利,身必发黄,是少阳病。病在表的时候,但头汗出;病在里的时候,小便不利,即为往来寒热,宜小柴胡汤,论见《少阳病全篇》第148条;第148条讲:今头汗出,可与小柴胡汤。曹颍甫讲:宜五苓散,这个也可行。
动数变迟如果是沉迟的话,这个太阳中风下后就影响到厥阴了,《厥阴病全篇》第324条: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汗出而厥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本条的医反下之,动数变迟,讲的是浮脉没有变,仅是动脉与数脉变迟了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这个浮而动数的脉变成浮而迟的脉了;浮代表的是病在上焦,迟代表的是其中有寒。脉浮而迟即是本条要讲的结胸证,或者说陷胸汤证的脉。
膈内拒痛的痛是热,这个热就在胸膈膜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就在心下,即在胃脘处;这个痛是拒绝按摩的,即为膈内拒痛。导致膈内拒痛的原因是:胃中空虚,阳气内陷,客气动膈。胃中空虚的原因是:客气动膈,即是下药引动了胃气,致使抗邪于表的阳气回撤;外邪随着阳气的回撤而内陷。
此证并无下利,因下药的寒气迭加在足太阴脾经上,是脾寒导致的胃寒,致胃津液不化,是客气进入胃中与胃气相争引起的心下结硬。结硬是胃津液不化,与与客气动膈的结果,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结胸的过程,或者说陷胸的过程。因为,脾不运化,客气影响了肝气,肝气不舒影响到情志了,所以其人短气躁烦,甚至心中懊侬。懊侬就是懊恼的意思。
大陷胸汤方:大黄(去皮)6两、芒硝1升、甘遂(另碾)1钱。
上三味药,以水6升,先煮大黄,取2升,去渣,内芒硝,煮一两沸,内甘遂末,温服1升,得快利,止后服。
《药性赋》讲:导瘀滞,除秽呕,必资之大黄;芒硝能软坚化积,并除积聚;甘遂苦寒有大毒,反甘草,能消上焦的积水,无药可替,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,一克甘遂足以致人下利,所以方中讲:得快利,止后服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